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们要清晰地看到古建筑的文化魅力与价值所在,实现对建筑文化的古为今用、对建筑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对建筑元素的全球传播,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存建筑本体:古建筑的本体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保护古建筑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原始状态,包括建筑的结构、形式、材料、工艺等。对于木构建筑,需要关注其榫卯结构等建造工艺,以及周期性的维护方法。进行修缮:由于古建筑易受自然腐蚀、虫害蛀蚀、水火损毁等影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修缮。修缮时需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原形制、采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技术、实施原有工艺进行修复和复原。对于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建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早恢复原状。同时要尽可能把维修工程控制在建筑内部,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要尊重传统木建筑的维护方法,关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立法保护:《文物保护法》明确了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即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是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法律依据,任何对古建筑进行的修缮、保养、迁移等操作,都必须符合这个原则。培养传承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建筑体系的发展,古建筑技艺日渐式微,所剩不多的营造技艺传承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办古建筑技艺的培训班、举办相关的活动、参与古建筑的保护项目等,来培养更多的古建筑保护和传承人才。推广普及:通过各种方式,如影视作品、书籍、教育课程等,向大众普及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众对于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建立档案:为古建筑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图纸、照片、维护修缮记录等信息,以便于后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