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中国古建筑中斗拱的悠久历史
来源: | 作者:华磊古建 | 发布时间: 2024-02-20 | 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斗拱,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构件,主要是用于木结构,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斗拱的实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而斗拱的发展,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在汉代的明器陶楼和画像砖等文物中,可以看到有斗拱的出现。这一时期,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这一时期,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斗拱之间的间距加密。


图片

▲汉代画像砖,上面出现了斗拱的形象,图片引自《中国传世人物画》(北京出版社)

斗拱的样式,有极简单的,也有极复杂的。




纵观中国建筑史,斗拱的变化极为显著,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然而又有规律可循。


以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记载的“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拱”为例。了解斗拱的构造,首先需要了解清式斗拱的基本模数——斗口。




斗口,是平身科斗拱坐斗在面宽方向的刻口,这个刻口的尺寸记为“1”,其余各构件的尺寸都是它的倍数。根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斗拱各构件的长、宽、高、厚尺寸以及比例关系,都有明确记录。


其次,是了解斗拱各部分的名称。斗拱的主要构件有拱、翘、昂、升和斗。

拱: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

翘:形式与拱相同,方向与拱垂直;

昂:翘向外的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

升:在拱和翘(昂)的相交处,在拱的两端,位于上下两层的拱间的斗形立方块;

斗:在翘(昂)的两端,位于上下两层翘(昂)之间的斗形方块




图片

接下来,看看斗拱是怎样建成的:


最下面一层为大斗,又名坐斗,是斗拱最下层的承重构件,方形,斗状;


图片

第二层,在平行于面宽方向,安装一件正心瓜拱;垂直于面宽方向,安装一件头翘;在头翘两端,各安置一件十八斗;


图片

第三层,在面宽方向,正心瓜拱之上放置正心万拱一件;头翘两端的十八斗之上,各放一件单才瓜拱,每件单才瓜拱两端,各放置一件三才升。在进深方向,先放置昂一件,昂头之上放置一件十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