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河南窑洞式民居的民俗文化详解
来源:河南思客 | 作者:华磊古建 | 发布时间: 2021-09-14 | 31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门峡市陕州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古老而又神奇的窑洞式民居分布区域内,散布着许多文化遗址,著名的有庙底沟文化遗址、三里桥文化遗址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地坑院、靠崖院这种窑洞式民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实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记录了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



  黄土地上的风土民俗中,把建造地坑窑院、靠崖窑院称为“方院子”,是一种关系到家庭兴衰、子孙繁衍的大事。因此,动土之前要请懂得阴阳八卦的风水先生相宅,造地形、定座向、量大小,下线定桩、择吉日破土。

  凡宅后有山梁大塬者,谓之“靠山厚”,俗语称“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出大官(吃不完)”;宅后临沟无依无托者,谓之“背山空”,俗语称“背无依靠,财神不到(瞧)”,多忌讳。

  破土之日,行奠基礼,燃放鞭炮,宅主焚香叩拜土地神(爷),迎吉神,此俗源于远古人类对土地的崇拜。

  随之在基址中央和四角各挖三锨,谓之“破土”,破土之后,即可动土(工),现有“破土动工”之说。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

  地坑院在建造过程中,受阴阳八卦的影响很深,在动土前,必须要根据宅基地的地势和面积,按照阴阳八卦的方位决定院落的形式,依据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方位朝向和主窑洞所处的方位,地坑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

  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在陕州区张村镇庙上村,不少地坑院选择的就是这种朝向。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和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



  建造地坑窑院有“三要”,就是主窑、门洞窑、灶火窑的位置很重要,讲究阴阳平衡、吉利。

  造窑孔数也多有讲究,有明五暗六、含八封九之说。九为大,所以九孔窑院落最多。窑院建成有个热闹隆重的仪式——合龙口。窑洞挖好之时,匠人在中间一孔窑的顶上留下仅容一砖或一石的空穴,用系了红布或五彩线的砖或石砌齐,然后放爆竹,设宴请客,共祝主人平安吉祥。

  迁入新窑院时,亲朋好友还会备礼祝贺,喝喜酒,为其“暖窑”,有的称之为“踩院子"。

  地坑窑院的构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映,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