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
来源: | 作者:hnhlgjjt | 发布时间: 2019-12-30 | 45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物活起来,可以让文物故事家喻户晓。前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复活”技术、《国家宝藏》明星演绎,后有《如果国宝会说话》“快速充电”、抖音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翩翩起舞,娓娓讲述文物传奇的前世今生。

      
文物活起来,可以带来广泛社会参与。百度“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起航,“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公募活动探路,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全面铺开,深圳大湾区文化遗产联合实验室组建成立。

      
文物活起来,可以释放更多政策利好。从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到“互联网+中华文明”,从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导则到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从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到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文物活化利用政策不断创新,推动改革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有三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推动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全覆盖,让海量文物不被“锁起来”,而是“展出来”;2018年全国11.3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3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可见消费需求巨大;抖音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三天播放量高达1.2亿次,“约会博物馆”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16.5亿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话题24小时点击量5.9亿次。可见,发展潜力、消费需求、市场价值巨大。我们乐意张开双臂,为文物领域活化利用+社会参与,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赢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物领域活化利用+社会参与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愿意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让文物活起来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让文物活起来,政策是导向,社会是主体,市场促探索。要坚持保护优先、保用结合、以用促保、精准施策的总体思路,增强文物领域制度安排和政策供给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升社会参与的荣誉感、安全感、获得感。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更好履行文物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监管督察职责,更加彰显文博单位的保护研究和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市场机制在文物领域资源配置和活化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由辅助到支撑的重大转变,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成就高品质的文化体验,促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智慧,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多措并举搭建平台、释放利好,鼓励地方探索,尊重基层首创,最大程度释放文物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