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印象之不断发掘甲骨文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 | 作者:hnhlgjjt | 发布时间: 2019-11-29 | 1200 次浏览 | 分享到:
1991年在河南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甲骨坑,出土了刻辞甲骨689片(卜甲684片,卜骨5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亚冰编著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精)》共收录了529版甲骨,其中多数是完整或较完整的龟腹甲,他通过对花东甲骨文例做专题研究,系统归纳花东甲骨文例的特点。
甲骨文例研究是甲骨学的一个分支,甲骨文例包括卜辞文例和记事刻辞文例。孙亚冰总结前人对甲骨文例的看法,认为甲骨文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卜辞和记事刻辞的行款走向、书契位置、先后次序、字体写刻习惯等;二是卜辞的结构形式(即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用辞、孚辞、兆序、兆辞)、同版或异版甲骨上的卜辞形式(即正反对贞、选贞、同文例、成套卜辞、成批卜辞等)。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甲骨文研究人员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对甲骨文研究的重视。” 孙亚冰说。
11月20日,又是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孙亚冰编著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荣获三等奖。
“郭沫若是学问大家,是甲骨学史上的‘四堂’之一,拙作能获此殊荣,倍感荣幸。” 孙亚冰说,甲骨文是研究殷商史的第一手材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郭老就曾运用甲骨文等资料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作为甲骨学者,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也感到任务艰巨。
在孙亚冰看来,甲骨文是一座金山:“我认为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发掘甲骨文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希望未来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新时代里,描绘出一幅更为多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