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北京考古曝重大发现!3000年西周大墓下葬时曾犯错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华磊古建 | 发布时间: 2021-12-08 | 2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考古人员还利用最新的测绘手段、信息记录手段和文物保护技术,对文物进行了精细化的发掘。

新发现的M1902号墓发现了目前北京所知年代最早的墓葬头箱盖板,在北方地区也较少见。箱内有铜提梁卣、铜尊、铜爵、铜鼎、铜剑、漆器、陶器等,组合丰富。棺椁及人体骨骼均保存良好,椁板上有整只殉葬狗,与狗同出了一件铜铃。

“该墓是难得一见的完整材料。”王晶说。


遗址保护区域范围远超此前认知

通过科技手段,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范围有了新认知。

琉璃河遗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建立了web-GIS地理信息系统,将遥感考古、坐标信息、航空摄影、电法物探、勘探和发掘的成果统一到大遗址“一张图”中,逐层进行绘图、摄像、建立三维模型,全面收集信息。考古人员完成了重点勘探面积约32万平方米,抽样勘探面积45万平方米,遗址的保护区域范围为17.3平方公里,远超过此前对遗址的认识。

考古人员还确定了居葬合一和单纯墓地两种墓葬类型,对墓地结构和族群分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城内新发现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4处,大型水井7处。大型夯土保存之好、范围之大,在西周考古中属于前列。其中,最大型水井的井圹夯土宽度超过30米,深逾10米,分布在包括城南区域,说明西周燕都“穿井治城”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大型水井的附近存在高等级建筑的可能性很高。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城内功能区的分布,了解燕国始封地的规划理念、组织模式和治理能力。

此外,考古人员本次厘清的西周墓地范围超出原有认识的墓葬区边界,表明琉璃河城外存在小型聚落,就近埋葬的情况,对进一步了解琉璃河遗址辐射范围和族属分布具有价值,为遗址公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