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
|
作者:hnhlgjjt
|
发布时间: 2020-05-21
|
30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当从百年千年的维度去考量文明的分量、思索民族的复兴、掂量肩上的担子,就能清晰感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和紧迫。
在福建,他亲自当林觉民故居讲解员、推动修复保护林则徐古迹,对“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一直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在浙江,他总结出了城市、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对于文物保护“可持续”的思路更加系统、成熟、深刻,强调“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对文物项目的维修也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他对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指出“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在北京,作为国家元首,习近平总书记从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高度,身体力行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向世人宣示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气质、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正如他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关于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当从百年千年的维度去考量文明的分量、思索民族的复兴、掂量肩上的担子,就能清晰感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和紧迫。